心臟病:WHO公佈2000~2019年全球死亡主要原因

2021031113:23
心臟病:WHO公佈2000~2019年全球死亡主要原因僅為情境圖。取自shutterstock
  •  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去年12月9日發布的《2019年全球衛生評估報告》,統計2000年至2019年期間,發現「非傳染性疾病」占全球10大死因中七項,心臟病仍是所有疾病中第一名,糖尿病和認知症(Dementia Disease)更進入前10名當中,甚至發現全球糖尿病死亡人數增加了70%。 

2019年美國死亡原因第一位也是心臟病

台灣及日本第一位則是癌症,心臟病則是排名第二位,擁有14億六萬人口的中國,根據《柳葉刀》上這篇名為《1990~2017年中國及其各省的死亡率、發病率和危險因素: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一個系統分析》的研究,中國人的10大死亡原因,分別是:中風、缺血性心臟病、呼吸系統(氣管、支氣管、肺)癌症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肝癌、道路交通傷害、胃癌、阿茲海默症及其他認知症、新生兒疾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。

根據《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》顯示,中國心血管病(CVD)患病人數約2.9億,患病率仍處於持續上升階段。其中中風患病人數約1300萬,冠心病約1100萬,心衰約450萬,風濕性心臟病(風心病)約250萬,先天性心臟病(先心病)約200萬。

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高血壓

中國高血壓發病率不但在不斷攀升,而且年輕化趨勢明顯

《2019年全球衛生評估報告》提出過去20年來,疾病和傷害所造成的死亡率和發病率趨勢。明確顯示,必須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議程,進一步重視全球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、癌症、糖尿病,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工作,以及在各區域處理傷害問題。

根據WHO新聞稿指出,在過去的20年中,心臟病一直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,且從2000年以來,心臟病死亡人數增加200萬人以上,2019年已接近900萬人,占死亡總數的16%。

發現新增200萬的死亡病例當中,有一半是位在西太平洋區域,相反的在歐洲地區心臟病相對減少,死亡人數更下降了15%。 

而這20年當中有明顯變化的包含糖尿病及認知症,阿茲海默症在2019年已經列居美洲和歐洲均第三死亡原因,其中65%的案例是女性,這個比例可能還不斷增加中。 

另外慢性疾病中出現突破性的成長是「糖尿病」

在2000年至2019年期間,全球糖尿病死亡人數增加了70%,特別是男性死亡人數增加了80%。在地中海地區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數增加了一倍以上,占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所有地區的最大成長。 

全球傳染病死亡人數下降,但傳染病仍然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一大挑戰。

去年新冠肺炎是最致命的傳染疾病,2019年,肺炎和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是最致命的傳染病,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。但與2000年相比,全球死亡人數減少將近50萬。 

傳染病的減少不只在下呼吸道疾病,包含像是愛滋病從2000年的第八死因,在2019年下降到第19位,顯示在檢測病毒、預防上有卓越的成效;另外肺結核在全球死亡人數減少30%。對此,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傳染病流行程度其實跟國家經濟發展有關,像低收入國家10大死亡原因有六項仍然是傳染病。 

這些估計資料進一步證實了長壽趨勢

2019年,人類壽命比2000年延長了6歲多。2019年全球平均壽命超過73歲,而2000年時還不到67歲。但在增壽的六年期間,平均只有五年為健康壽命。

事實上,失能率呈上升趨勢

在很大程度上,造成死亡最多的疾病和健康狀況,也是造成健康壽命最大損失的因素。與2000年相比,在2019年,因心臟病、糖尿病、中風、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而額外喪失的健康壽命總數為近一億歲。

傷害是造成失能和死亡的另一個主要原因

自2000年以來,非洲區域道路交通傷害人數顯著增加,死亡人數和健康壽命損失幾乎增加了50%。東地中海區域也存在類似現象,但死